![]() |
【引言】康德哲学研究一直都是国内西哲界的热点,关于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早已是汗牛充栋。不过,国内学界尚没有讨论康德哲学与泛神论之争的关联,仿佛这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件。然而,事实是这个主题不仅对于理解康德哲学,而且对于理解泛神论之争,甚至对于理解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都是相当有必要的。探讨康德哲学与泛神论之间的关联有何事实基础? 首先,它们发生的时间一致,康德批判哲学始于1781 年的第一批判,历经1788 年的第二批判,最后终结于1790 年的第三批判。而泛神论之争始于1783 年雅可比与门德尔松之间的私人通信,随着雅可比在1785 年9 月出版他的《论斯宾诺莎学说,与摩西·门德尔松的通信》,这场私人争论终于公开化,在随后的几年中,包括康德、魏泽曼、赫尔德、歌德等德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几乎都被卷入其中。其次,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进一步考察发现,康德不仅深深地陷入争论之中,甚至成为该争论的主角。而他的第二批判以及第三批判中的许多重要观点必须在他与雅可比、门德尔松以及赫尔德之间的争论的背景下才能得到更深的理解。最后,更重要的是,这两大事件之间的关联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哲学主题———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泛神论之争的哲学动机及其后果在于暴露了理性的危机,雅可比通过对斯宾诺莎哲学的诠释,论证了一切以理性推论为基础的哲学必然导致与信仰相对的无神论、虚无主义。因此,哲学似乎只有两条对立的道路: 理性所导向的虚无主义,以及非理性的信仰主义。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启蒙哲学所设想的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和谐受到了雅可比的有力挑战。康德通过其实践理性信仰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理性与信仰的冲突,然而,这却引发了雅可比、魏泽曼对康德理性信仰的进一步批判,从而把理性危机引向更深的层次。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