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从哲学人化自然观到科学人化自然观—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转变

从哲学人化自然观到科学人化自然观—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转变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从前的哲学信仰"时期,坚持"哲学"人化自然观的马克思其自然观虽然已经出现了部分质变,但还没有完全质变。他主要还是从抽象的"哲学"原则出发阐述了其人化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裂以及人化自然的异化及其克服。到了"真正的实证科学"时期,马克思把"倒立着的"东西彻底再"倒过来",开始真正从物质实践出发一方面保存了"哲学"人化自然观的积极成果;另一方面克服了其消极部分从而使自己跃迁到了科学人化自然观。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并非无条件地作为"一整块钢"整个都完全属于马克思主义,仅仅只是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即"真正的实证科学"时期才完全跃迁到马克思主义,而作为人们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是特指在这一特定发展阶段彻底的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人化自然观; 科学人化自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11JZD001)
引言:

【引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因其与人类现实社会中人和自然的关系紧密相关一直被诸多学者关注,但长期以来,学界却缺乏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进行理论分期和性质的清晰界定,并将1845 年前与1845 后的人化自然观混为一谈或泛泛而谈,忽略甚至否定了两者的差异尤其是两者不同的理论根基。如有论者认为“马克思在创立‘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时,始终是从人类社会历史的角度去理解自然”[1]( P54) ,亦或把诸如“只有现实的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2]( P28) 等与费尔巴哈“哲学”人本主义术语纠缠在一起的马克思尚未成熟的关于自然的自我意识当作圭臬。这就导致在论证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本身或者当代生态危机等问题时望文生义、言不及义甚至漏洞百出。因此,很有必要“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之中,去探寻和审视其“哲学”人化自然观到科学人化自然观的转变,以推动当代生态危机、自然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问题研究,促使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更好地对接和指导现实。

作者:
余满晖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