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音随义变 构成新词—兼及古音研究的方向

音随义变 构成新词—兼及古音研究的方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古汉语中绝大部分字,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汉字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而词则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当一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起初,仍由原来的字兼任。随后逐渐发生音变,产生新词,即音变构词。音变构词有多种方式,且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把古音韵的研究视野,扩大到音变构词,将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音变构词; 音变方式; 音变规律; 扩大古音韵研究视野;
引言:

【引言】汉字是形音义高度统一的词符文字。在古汉语中,绝大部分字,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字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而词则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其意义往往随着日常交际的需要而发展变化。当一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一般仍由原来的字兼任,形、音仍旧。当一个字的兼职过多,影响交际活动时,便会发生形变或音变。形变的如“昏婚”“牙芽”“要腰”“赴讣”“倚椅”等; 音变的如“舍shè /sh씓分fēn /fèn”“抱bào /pāo”“瞑míng /mián”“野yě /shù”等。有的字,既音变,又形变。本文先讨论音随义变。音随义变,即产生新词,也即音变构词。这虽然是汉语词义或词发展的规律性现象,但是对这种现象有所认识,还是近代的事。我们可以看到,历来对这种现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如唐代训诂学家陆德明曾说: “夫质有精麤谓之好恶并如字,心有爱憎称为好恶上呼报反,下乌路反; 当体即曰名誉音预,论情则曰毁誉音馀; 及夫自败薄迈反败他补迈反之殊,自坏呼怪反坏撤音怪之异,此等或近代始分,或古已为别,相仍积习,自来久矣。余承师说,皆辨析之。”① 不过也有训诂学家,如与陆德明同时代的颜师古,却不明白这是词义发展的正常现象,认为是于理僻谬。他说: “‘舍’字训止训息也,人舍屋及星辰次舍,其义皆同。

作者:
洪成玉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