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现实的个人概念的生成逻辑及理论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现实的个人辩证法研究

现实的个人概念的生成逻辑及理论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现实的个人辩证法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起点的现实的个人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整体逻辑演进相一致,存在着一条辩证发展的逻辑线索。考察其辩证发展的生成逻辑,可在理论上完整地把握现实的个人在交往形式中生产的总过程,即以主体间性逻辑为核心的现实的个人辩证法。资本主义社会是现实个人的一种交往形式,它以"物象化"与"人象化"方式颠倒地实现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主体间性的始源性关系;共产主义则是对"物象化"与"人象化"进行再颠倒,追求现实的个人在人格关系意义上占有生产力和发展自由个性。从现实的个人辩证法出发,有助于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理解。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 辩证法; 主体间性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
【基金】 北京市教委项目“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和谐观视域研究”(201110028010)
引言:

【引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费尔巴哈章) 》( 以下简称为《费尔巴哈章》) 首次系统阐发历史唯物主义,而现实的个人概念则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从辩证法对理论起点的要求看,如何完整地把握这个起点,无疑对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逻辑具有定向作用。以往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认识确实抓住了一些属性,比如,现实的个人是个性的、从事生产的、追求自由的、社会性的,等等,并且都不缺少相应的文本支持。然而深层次的问题却在于: 采用非辩证的知性方式理解现实的个人的属性不可能真正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点。因为,现实的个人概念只有在自我否定的辩证运动中方能合乎事情本身去获得各种自然的、社会的及精神性的规定性,实证主义式的思考并不能真正通达现实的个人本身。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尚缺少对《费尔巴哈章》中现实的个人生成逻辑的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辨析《费尔巴哈章》中现实的个人概念的生成逻辑,力图完整地揭示现实的个人辩证法的自我否定运动,以期有助于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理解。

作者:
张永庆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