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清代中后期江西商人长途贩运的经营方式—《江西商人经营信范》的经营史解读之二

清代中后期江西商人长途贩运的经营方式—《江西商人经营信范》的经营史解读之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运用《江西商人信范》等新史料,对江西商人经营方式、与牙行的关系、帮会组织、所利用的交通运输业等几个前人研究尚薄弱的问题作了新的探讨。由此可见,江西商人带着夏布、纸张、粮油等产品,利用长江水道,在安徽安庆、芜湖,江南溧阳、无锡、常州、南浔等城镇进行贩卖,再由上海、太仓等贩回棉花等物,至江西吴城等地销售。他们较多地运用了协作、合作经营方式。利用本地牙行发货,牙行则收取定额的牙用钱;建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对所贩卖的夏布抽厘,与牙行及行会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定价机制;还充分利用了长江水系比较便利的交通运输系统以运送货物、传递信息。
【关键词】 长途贩运; 江西商人; 夏布; 牙行; 合作; 商人信范;
引言:

【引言】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南昌古物市场购得一种手抄本的信范,竹纸一册,长约19 厘米,宽约18. 5 厘米。从正面即从左往右有信五十封,从右往左有信十八封。①每页约12 行,每行约14 字至16 字,共103 页,如果录入电子稿约21280 字,行书体。这六十八封信应是江西布商位于江苏溧阳的一处经营点的伙计或掌柜写给同一东家店铺或另一经营点的信。② 内容主要是报告本号及同帮商人商号情况,包括同行商品、银钱价格、沿途及本商号所在地的天气、同行商人商品的运销情况及面对各外在形势,本号经营策略的调整,还有写信者对未来天气、销售不振的忧虑等,可以说属于商人或商号经营信件。但又不是真正的、能具体到某人某号的实际经营信件,而应是当时江西商人、商号、商铺使用的信件、同时为教育子弟及初进号的伙计而纂集的商业信件的范本,与当时民间盛行的尺牍书相比,又不那么文雅、不那么抽象,比较具体生动,也就是说与实际的经营还相当贴近。五十封信与十八封信之间还有两封以写给岳父的口气写的信范,此两信却显得格式化,似乎是抄自当时民间某种尺牍范本。① 鉴于以上情况,我将此抄本定名为《江西商人经营信范》。②从封面及信中内容大体可推测其年代应是道光后期

作者:
刘秋根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