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许逊传说的符号叙事学解读

许逊传说的符号叙事学解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凡是千古不磨的民间传说,其中必定蕴藏着地域文化的精华与智慧。饱受洪涝之苦的历史事实,导致许逊降服孽龙的民间传说在鄱阳湖流域长期讲述。水体涨落激发的生态敏感与自然敬畏,使水患在人们的想象中化作一条兴风作浪的孽龙,孽龙最后的束手就擒反映了赣人战胜自然灾害的强烈愿望。江西为人杰地灵之邦,涌现过许多彪炳千古的人物,但最终竟然是许逊这位外省籍人士赢得了民间百姓的永远纪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伏波安澜在水患频仍的江西乃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许逊的“铁柱镇蛟”实际上是启迪人们植树造林,用扎入地下的草木根须来涵蓄水源保育土壤,其谶语“天下大乱,此地无忧”意为广种树木之后,江西将具有旱涝保收的地区竞争优势,而“北沙高过肩,城里出神仙”则指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救”。总而言之,许逊传说提示与自然博弈应怀敬畏、尊重与怜惜之心,以自然力量相互制约方为正道。
【关键词】许逊; 传说; 叙事; 符号
引言:

【引言】许逊传说或为最能体现赣鄱文化内蕴的地域叙事。许逊为六朝时期的道士,做过旌阳县令,曾在江西和周边地区帮助老百姓消除水患,后被净明忠孝道奉为始祖,宋徽宗封其为神功妙济真君,民间因此称许逊为许真君。道教文献中的许真君是一位道貌岸然的忠孝神仙,其化金斩蛟、拔宅飞升等行为带有明显的“仙话”色彩,然而在生动活泼的民间传说中,许逊更多是以擒获孽龙、为民除害的英雄面目出现,这就昭示出为什么许真君崇拜会在鄱阳湖流域及周边地区长盛不衰,①为什么祭祀许逊的万寿宫会逐渐衍变为赣鄱大地的符号象征──万寿宫曾遍布江西城乡,省外江西移民建立的万寿宫则成了敦睦乡谊、寄托故里之思的江西会馆。②可能有人会以为许真君崇拜在江西已成历史,事实恰恰相反,尽管南昌城里的铁柱万寿宫毁于十年浩劫,但城外西山玉隆万寿宫( 净明道祖庭) 的香火依旧十分旺盛: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至九月初一的庙会期间,省内外来进香朝拜的信众竟达数十万人之多,这样的庙会规模在整个中国都属罕见! 然而除了少数对地域文化有兴趣的人之外,文化精英们基本上对这一现象知之甚少,城外的轰轰烈烈与城里的冷漠以对形成极大反差。有鉴于此,本文认为需要对许逊传说进行深度审视,撇去其宗教迷信泡沫,对其中的“孽龙”、“铁柱”与“谶语”等关键符码做出透视性的释读,或许这种释读能解析出一些有趣和有用的信息。

作者:
傅修延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27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