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育是人的一种诠释,其作为一种“成人”德兴之学无疑需要在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实践需要一种理性的、自由的和创造性的独立人格,需要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然而,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事实,我国的道德教育从主流方面看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1] 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易导致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萎靡。以“90 后”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多视角探究实现“主体性道德教育”实践路径,建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主体性道德教育”系统范式,对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