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90 后”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实践的路径研究

“90 后”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实践的路径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立足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的时代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反思高校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与困境,审视“90 后”大学生对开展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诉求,提出应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设置完整的德育课程、创新科学的德育方法等超越传统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实现人、社会和德育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关键词】“90 后”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

引言:

【引言】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育是人的一种诠释,其作为一种“成人”德兴之学无疑需要在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实践需要一种理性的、自由的和创造性的独立人格,需要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然而,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事实,我国的道德教育从主流方面看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1] 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易导致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萎靡。以“90 后”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多视角探究实现“主体性道德教育”实践路径,建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主体性道德教育”系统范式,对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谢萍萍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