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刺激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成长、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传统的业绩评估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合理评价,许多学者关注高新技术业绩评价问题。Grkki K.Laitinen[1]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7个方面,即2个外部因素(财务绩效和竞争)和5个内部因素(成本、生产流程、工作效率、产品和收入),并以芬兰中小科技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在绩效评价时关注员工创新、顾客满意度、产品盈利、公司利润和流动性及资本结构等层面。Fang MeiTseng等[2]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财务业绩、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关系4个方面,共17个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并采用DEA、AHP 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台湾大型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家进行了实证检验。国内学者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性、无形资产能力、研发人员绩效及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等方面。陆正飞等[3]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应采用与传统企业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双高”企业投资价值更多地取决于其预期的增长能力而非当期的静态盈利性。胡玉柱等[4]和王光杰等[5]对平衡计分卡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探讨,但对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指标的设计各有不同,财务方面基本还是传统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但财务指标突出内容各不相同;非财务指标基本都涵盖了顾客满意度、研究开发投入和员工素质等方面。国内学者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都考虑了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关注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但设计的指标却与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上市公司的标准脱节,无法满足当前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需要。鉴于此,本文以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上市公司的标准为依据,对现有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调整,以构建适用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