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虚拟水贸易影响水安全及粮食安全研究综述

虚拟水贸易影响水安全及粮食安全研究综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国内粮食主产区水安全趋于严峻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从气候变化影响水安全、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出发,梳理了虚拟水贸易对农业水资源优化的战略意义,总结当前依据虚拟水贸易战略实现气候变化条件下区域水量平衡的社会水循环研究思潮。认为应明确将“虚拟水要素”纳入水平衡概念模型,进一步挖掘虚拟水贸易战略对冲气候变化风险的潜力,构建虚拟水贸易的实施政策,拓展保障地区水安全、粮食安全的非工程途径。
【关键词】气候变化; 虚拟水贸易战略; 水平衡; 水安全; 粮食安全
引言:

【引言】气候变化问题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粮食生产作为借助自然体的一种社会活动,除受到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气候变率、极端气候事件等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因此,气候变化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自然而然地被广泛、深入研究和探讨,1994 年,Resenzweig 等[1]就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等气候资源都发生了明显变异,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进而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威胁。根据部分学者估计,气候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反常及极端天气增多,尤其是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旱灾时空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旱灾风险甚至大于水灾风险,成为影响我国粮食供给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1949 年以来,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约2270万hm2,约占灾害面积的60%,因旱灾年均减产粮食154. 1 亿kg[2]。面对频发的干旱事件及其带来的严重损失,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功能却完全暴露在风险之中,一旦干旱事件发生,受干旱影响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将无法得到相应发挥,可以想象,如果干旱灾害波及范围较广、程度较重,将会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作者:
田贵良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