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电影类型与受众接受—2012年电影受众接受实证研究

电影类型与受众接受—2012年电影受众接受实证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意味着开拓与建构层次更为丰富且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本土文化与受众接受特色的类型片体系。文章立足于2012年对北京地区电影受众的问卷调研,研究发现:电影消费作为都市生活融入的方式,具有促进社会流动与融合的重要功能。电影受众的学历、户籍、年龄、婚恋状况、性别因素都对其营销评价有明显的影响,对口碑影响差异不大。电影受众存在明显的“学历断层”、“代际偏废”等特征,因而需要特别关照低学历群体、中老年群体。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相较,普遍存在差距,尤其在“故事类”、“动作类”影片的口碑评价与“动画类”影片的市场营销方面差距更为显著。
【关键词】电影类型;受众接受;营销口碑
引言:

【引言】2012年是自2002年中国电影体制深化改革以来的第十个年头,纵观国内全年的电影市场动向,在整体产业高速发展、中外票房对抗升级的背后,是对更深层国内创作群体状态、商业电影特性与市场规则的探索与思考。2012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①“中美电影新政”给高速发展但远不足以与好莱坞抗衡的中国电影业带来巨大震撼,成为2012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张力。也有深层分析认为,2012“中美电影新政”未触及发行领域,对中国电影影响有限;② 然而,好莱坞的绝对强势存在,对于任何民族或区域电影产业的发展而言都是无可回避的现实语境,相关政策的保护与应变不可或缺,终究电影产品的品质才是本质所在。2012年贺岁档之前,当我们还在为“中美电影新政”的冲击及上半年国产影片惨淡的市场表现连连叫苦、倍感压力之时,一部投资不过3000万的国产喜剧影片冲出贺岁档大片重围,创下多项国产电影票房纪录,③ 终将2012年国产影片全年票房份额提升至48.46%,开启了新一轮关于国产商业电影类型片定位的热议。

作者:
向勇;刘静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