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在金融市场各种异象存在的背景下,投资者主体的心理行为特征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由于投资者心理上的不成熟和行为上的非完全理性,传统经济理论中“经济人”假设难以合理解释证券市场异象的存在。行为金融的发展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投资主体在心理及行为上存在诸多差异,一些学者开始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视角寻找对金融市场异象的合理解释。同时,现代股份制企业两权分离的现实情况易导致激励过度从而诱发盈余操纵行为,各种财务丑闻事件的爆发使盈余质量成为监管者、所有者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行,其中明确提出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总体来说,证券市场盈余公告异象的存在主要可归因于投资者行为因素、盈余公告信息因素及各种风险因素。关于风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多,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投资者以专业知识匮乏、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散户投资者为主,其投机心理、盲目投资等非理性行为严重,异质信念程度较高;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管理和运行机制仍不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及其盈余质量较国外有一定的差距。考虑到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为主体,其投资决策主要依赖于盈余公告信息,因此,围绕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盈余公告效应的影响展开理论探讨及实证检验,并在进一步区分不同盈余质量水平的基础上,探讨异质信念对盈余公告效应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越显重要。这将能更好的体现盈余公告效应中投资者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