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近年来,服务外包在顾客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受到学者广泛关注[1]。外包项目中知识资产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外包项目创新绩效的高低[2]。供应商若能得到知识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将有意愿利用自己的研发能力与顾客进行创新合作,共享创新成果。然而,外包项目中合作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谈判力的悬殊、信任的缺失以及双方可能存在的短期行为等因素,导致这种基于知识资产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的创新合作,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实现。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中的GHM 模型(所有权-控制权模型),如果知识资产的剩余控制权被项目中研发能力较强的一方掌握,其控制权得到最优配置,项目的创新绩效也会提升[3-5];然而,剩余控制权归属并不取决于项目各参与方的投资开发能力,主要由各参与方在项目中的谈判力决定[6]。Aija Leiponen等[2]基于GHM 模型提出,通过知识资产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实现的供应商创新激励,仅限于供应商的谈判力足以使其获得控制权的情形。然而在外包项目中,顾客与供应商之间进行的通常是长期合作关系下的重复博弈行为。这种情形下,根据GHM 模型中的一次性静态博弈分析结论去研究顾客与供应商之间的创新合作,无法有效预测长期合作关系下顾客与供应商建立起信誉机制后基于重复博弈所做出的行为决策。重复博弈中,博弈双方是否具有诚实守信、认真履约的信誉,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收益———信誉机制作为行为主体之间通过互动产生的自动实施机理,可以为顾客与供应商之间的创新合作提供足够的激励,并约束合作双方短期行为的发生。在信誉机制作用下的重复博弈中,顾客-供应商进行创新合作的条件限制需要被重新检验。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