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基于投入产出关联的区域产业部门角色演化研究—京津冀与东北地区的比较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关联的区域产业部门角色演化研究—京津冀与东北地区的比较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部门角色演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少数几个资源输出部门,东北地区提供资源的部门变化较小,而终端产业部门越来越多。对东北地区而言,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关联作用有待增强。(2)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产业关联网络的分块趋势越来越明显。相比而言,东北地区逐步形成石油开采和加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子群和金属机械制造业子群,但子群间的联系较弱,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子群间的联系有待增强。
【关键词】产业部门角色;投入产出表;社会网络分析
引言:

【引言】产业结构是产业经济系统的内部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1]。因此,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是学术界和管理层广泛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把经济体看作复杂系统,采用系统方法(systemic approach)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为了反映不同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被广泛用于考察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时,诸多学者纷纷把投入产出数据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系统考察不同国家或地区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互动关系。在国家层面,大量文献通过把投入产出表与产业研发数据相结合,从国家创新体系视角考察不同产业间创新扩散模式。Leoncini等最早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OECD各国产业部门间的创新扩散现象;Kim和Park以韩国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产业间的技术扩散揭示了ICT产业在韩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经济转型中产业间的技术扩散模式。Chang和Shih对比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创新体系中产业间创新扩散的结构特征,陈子凤和官建成、苏楠和吴贵生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考虑到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学者研究了我国典型区域经济转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吴晓波和姜雁斌以北京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出区域产业网络的演化、集群网络之间的互动及部门角色的变动;万兴等将投入产出方法与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部门之间的创新网络;孙晓华和柴玲玲以统计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产业结构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水平变动的互动关系。综上可知,现有文献对不同国家经济系统的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大量研究,而针对典型区域的研究还有所欠缺。就我国而言,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典型区域在经济转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目标。然而,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产业部门构成及其互动关系演变的成果较少,尤其是缺乏对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研究。因此,本文以京津冀作为参照对象,利用2002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产业部门角色的演化,从而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府振兴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
龙龙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