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股利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政策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证券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早期对股利政策的研究理论主要有“手中鸟”理论、MM 股利政策无关论、税差理论、客户效应和代理成本理论等,不同的研究方法结合经验证据得出了上述不同的理论,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然而,这些理论对于“股利之谜”这一现象均未做出完整合理的解释,直至2002年,Baker和Wurgler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提出了“迎合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投资者对支付股利公司与不支付股利公司间存在投机性需求,导致两种公司存在价值上的差异,即股利溢价,理性的公司管理者会洞察到这种现象,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迎合投资者的股利需求。国内对于迎合理论的研究大都基于主板市场的现金股利,而对于中小板市场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且缺乏系统的研究。中小板作为近些年新兴板块,股利政策值得单独系统研究。此外,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愿派发现金股利,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股票股利政策(或送转股)。中小板市场股利政策无论是出于扩大股本规模或是“现金为王”的考虑都更倾向于股票股利政策,对于此种现象,有理由提出,对于热衷于送转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来说,是否同样存在迎合投资者股利需求的动机。进一步探究,目前国内外所做的股利政策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微观和宏观层面:微观主要涉及公司特性因素,宏观主要涉及政策、法律保护等环境因素。而对于中观行业层面这一重要的外部治理因素而言,研究的文献却少之又少,相同行业由于具有大体一致的外部竞争环境和行业生命周期,往往股利政策具有“群聚”效应。上市公司由于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分类,所表现出的股利迎合政策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从行业特征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迎合股利政策更能揭示本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