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基于GIS 江苏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空间重心变迁研究

基于GIS 江苏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空间重心变迁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空间重心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时空的变迁研究。结果显示,1949—2011 年间,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空间重心呈现区域性迁移特征,经历以苏南地区为主完全转变成以苏北地区为主的变迁过程。其中,种植面积空间重心从镇江扬中市三茅镇扬子东路开始,途经江都市十三圩等地进入高邮市,经萧家庄、郑家等地到达宝应县周庄和任庄; 总产量迁移轨迹与种植面积总体接近、稍有差异。并从人口、政策、经济和科技四个方面对空间重心变迁的驱动进行了讨论,运用相关系数计量研究了水稻与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键词】GIS; 水稻; 空间重心; 变迁; 农业史; 驱动因素
引言: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GIS) ,是一种兼容、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空间数据的通用技术。GIS 具有把时间与空间动态整合在一起的特性,在管理和整合历史文化研究资源、研究结果的可视化以及历史文化数据的空间分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空间重心是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研究中描述空间分布中心的指标,最早应用于人口重心迁移和经济或产业结构的重心转移等研究。近年来在农业领域中有一些应用,主要包括粮食生产布局、耕地变化及农作物生产重心演变等,其中李裕瑞和陈文佳的研究把GIS 技术和空间重心相结合,针对近30 年江苏粮食生产和中国水稻生产进行空间重心变迁研究,从耕地面积、复种指数、城镇化水平及各地区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分析江苏粮食生产和中国水稻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1949 年以来,江苏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业种植结构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格局。本研究通过建立数据采集规范,以2011 年县域行政区划为基础,系统整理1949—2011 年共63 年江苏省区域内水稻种植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重心和GIS 相结合的方法,可视化展示和精确化描述历史时段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迁移轨迹,研究区域空间重心变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口、政策、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形成变迁的历史原因,运用相关系数计量研究了水稻种植与驱动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作者:
唐惠燕;包平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