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的空间计量分析

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的空间计量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以相邻省份的共同边界线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空间权重的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我国2000—2011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省份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结果表明: ( 1) 我国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性; ( 2) 在考虑空间溢出性的条件下,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包含城市土地直接边际生产率和城市土地间接边际生产率,同时各省份的城市土地间接边际生产率一般低于城市土地直接边际生产率; ( 3) 从城市土地平均边际生产率的大小来看,较高区域依次是福建、上海和河北等地区,较低区域依次是宁夏、新疆和海南等地区。因此,中央政府可依据各省份城市土地平均边际生产率高低差别化配置城市土地,从而提高城市土地总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城市土地; 边际生产率; 空间溢出性; 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
引言:

【引言】城市土地作为一项基本的生产要素和稀缺性资源,是城市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而我国经济增长对提供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以及居民收入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土地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在各区域配置城市土地,促进经济增长就具有重要意义。19 世纪70 年代,新的分析工具促进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而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边际分析的方法,边际分析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各区域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为城市土地配置提供参考依据。而地理学第一定律表明,在空间上,任何事物几乎都存在或强或弱的空间相关性。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市场障碍也不断得到消除,促进了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各区域之间的流动,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对于某区域的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和技术进入区域之外的市场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反过来外部区域的经济增长也为该区域的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意味着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拉动周围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断得到显现,即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空间溢出效应。所以在分析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时,不仅要考虑城市土地对本区域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其对相邻区域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在考虑空间溢出性的条件下,定义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以及分析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在城市土地配置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其次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以及推导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的测算公式; 第三是利用我国2000—2011 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各省份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并得出结论与建议。

作者:
钟国辉;郭忠兴;汪险生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