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古丁和《一知半解集》

古丁和《一知半解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一知半解集》是古丁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一本杂文集,这本集子是评价古丁文学成就的重要依凭。在伪满14年的创作历程中,古丁先后操持过小说、诗歌、电影脚本等文体。文学成就殆无超过杂文者,包括他的获得“盛京文艺赏”的短篇小说集《奋飞》和“大东亚文学赏”的长篇小说《新生》。
【关键词】古丁;杂文;盛京时报;《明明》
引言:

【引言】伪满洲国文学的研究中,古丁是最大的难点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笔者问津这样一个难度很大的话题,主要是出于下述所想:首先,截至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为止,所有关于古丁的评价,都是在“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框架下进行的,无论是对古丁持何种评价观点的人,如今均无不面临跳出这一学术框架、进入新时空的问题。否则,古丁研究便会永远在一条既定的轨道上徘徊。换言之,中国的伪满文学与作家作品研究,已经到了必须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的时候了。因为历史、包括文学史在内,在本质上无不是生存者的意识形态。其次,古丁从北京回到故乡长春,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说,均意味着与左翼文学的抉别。终极选择也好,无路可走也罢,通过个人奋斗后来成为伪满洲国的最大作家,是古丁留给历史的案卷。因此,就个人原因而言,关于古丁的最终留在东北,至少与萧军、萧红等逃亡关内的作家的情况不尽相同。无论如何,这其中有两个原因是不能忽略的。一是与文学暨中国现代文坛的关系问题;二是少年时代古丁曾在日本人开办的学堂读书,所以日文很好,对日本的人与文化的了解和接受要超过一般中国文化人的现实,决定了他可以在东北生存下来。类似这样重要的问题,至今也无人谈及。

作者:
刘旸;尚侠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