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古代埃及人对梦的认识—以拉美西斯时代的《梦之书》为例

论古代埃及人对梦的认识—以拉美西斯时代的《梦之书》为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古代埃及人很早就开始关注梦境。古埃及人除了记录梦,也试图理解梦,来自新王国时期的《梦之书》就是古代人尝试解读梦境的有力证据。在这篇文献中,古埃及人将梦分成“吉”和“凶”,并根据原则,诸如双关语、生活常识、风俗习惯、宗教传说等对梦进行解释。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检视,使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古代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古代埃及社会尤其是中下层人群所关注的问题在这篇纸草中也得到了体现,有益于从侧面了解到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另外,当时的埃及人可能建立了一套原始的人格理论,这样的尝试在同时期的其他古代文明中是十分少见的。因此,关于《梦之书》的研究对于现代人进一步理解古代埃及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埃及;解梦文献;《梦之书》
引言:

【引言】众所周知,在古埃及人的世界观中,世界是由现世和来世两部分组成的。生者在经历短暂的现世生活后,通过死亡到达永恒的来世。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古埃及人看来,现世与来世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中间地带”———梦境。在梦中生者可以和死者或神祇交谈沟通,甚至受到他们的某种影响。同时,梦也对古代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此,古埃及的王室铭文、私人自传体铭文、教谕文献、散文故事、诗歌等各种题材的文献中都出现了关于梦的记录。当然,为了揭开这一现象所隐含的秘密,古代埃及人也进行了解梦的尝试。保存在《切斯特·贝提三号纸草》中的拉美西斯时代的《梦之书》,就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解梦文献。通过对这篇文献的解读,不仅使我们了解古代人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以及他们对于自身和世界的一些看法,而且也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另外,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人格分类理论也首次出现在古代埃及文献中。

作者:
刘金虎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