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在《象征主义》( 1934) 这篇名文中,梁宗岱介绍了法国象征主义,并批评了美学家朱光潜的“象征”观,挑起了一场学术论争。20 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这场美学论争,今天仍然具有学术意义。要准确地考量朱、梁的“象征之争”,就不得不回到基本的问题: 何谓象征? 象征是一种普遍性的审美观念或艺术手法。正如梁宗岱所言: “所谓象征主义,在无论任何国度,任何时代底文艺活动和表现里,都是一个不可缺乏的普遍而重要的元素罢了。这元素是那么重要和普遍,我可以毫不过分地说,一切最上乘的文艺作品,无论是一首小诗或高耸入云的殿宇,都是象征到一个极高的程度的。”[1]因此,象征不是仅属于某些文艺流派,如象征主义诗歌和象征主义绘画,也不限于某些艺术门类,如建筑、舞蹈、音乐等非再现性的“象征型艺术”; 一切艺术都是象征,至少可以说,一切艺术都具有象征性。那么,何谓象征? 简言之,象征就是“以小明大,物我相契”。详言之,象征大致有三层涵义: 以特殊见普遍,以具体见抽象,以感觉见精神。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