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垄断势力及其福利损失测度:一个综述

垄断势力及其福利损失测度:一个综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垄断伴随着市场势力,将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垄断势力的福利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垄断势力最早由经济学家勒纳于1934年提出,1954年哈伯格沿着勒纳的研究思路,对美国垄断势力造成的福利损失进行了测度。其后很多经济学家对其研究结论展开争论,出现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通过梳理垄断的福利损失测度的相关模型,如马歇尔剩余与希克斯剩余、塔洛克—波斯纳方法、莱宾斯坦—科马诺方法、迪克西特—斯特恩方法等,总结了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表明这一研究对于在我国执行反垄断政策时把握反垄断的力度很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垄断势力;福利损失;需求弹性;测度
引言:

【引言】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过度垄断将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基本上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因此,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立专门的反垄断机构实施反垄断政策,使得反垄断政策成为这些国家政府经济政策和经济管制手段中的重要内容。然而,这些反垄断实践基于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垄断将导致垄断势力的出现,并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于是,垄断势力与福利损失测度二者联为一体,并成为产业组织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
胡德宝;陈甬军
作者单位: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