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儿童学校生存状态近年来成为多方面关注和担忧的问题。有研究者从生活时间的分布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①结论是: 学生在学校时间过长,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少,发展兴趣时间少。也有学者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业余爱好角度评价儿童的生存状态。②目前的研究普遍担心学生生存方式失去了儿童性,倾向于将儿童性与学生的闲暇或校外生活关联。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文件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的呼吁,认为面临教育落伍于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与教育存在种种冲突之困境,“教育难以单独克服社会的邪恶”,因而主张“增进人民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③1999 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埃德加·莫兰写了《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提出“生活学校”的概念。④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世界观的变化,整个学校生活被视为实现儿童整体发展的培养基。我国的课程改革意在改善儿童的学校生活,增添探索类、校本类课程,为儿童主动发展开拓空间。⑤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是两条腿走路,将课堂学习和班级建设视为改善儿童学校生存状态的重要路径。⑥国外文献近年来注重将主动学习、反思能力、认知表征与交往、合作学习等现象结合起来的研究探讨。⑦本调查主要从学校的学习活动和师生交往的行为和感受调查儿童学校生存状态。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