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善心、善举、善功三者统一—论中国传统慈善伦理文化

善心、善举、善功三者统一—论中国传统慈善伦理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建设慈善伦理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慈善包括不忍人之心的道德意识、不求回报的道德品性及扶贫济困的道德行为和效果,是善心、善举、善功的三者统一,构成了完整的慈善概念。而建立在传统慈善概念上的“慈善伦理”,以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为最高目的,体现了慈善伦理的崇高性和人文本质; 在伦理学理论类型上,慈善伦理是对德性论—道义论—功利论的超越,是德性、道义、功效的三者统一。
【关键词】慈善; 善心; 善举; 善功; 慈善形式; 慈善伦理本质
引言:

【引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的慈善捐赠统计分析显示,无论是个人慈善捐赠还是企业慈善捐赠都有发展。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譬如慈善组织或公益性慈善组织如何健康发展,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引发媒体和网民的争议,2013 年度媒体曝光江苏盐城强制干部捐善款的“强捐行为”受到热议,此前某地区受助贫困学生因不向慈善资助人写感恩信而引发所谓“忘恩负义”评价等。这里既有慈善事业发展的实践问题,也有关于慈善和慈善事业的认识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为此,有必要从伦理学的视阈对“慈善”进行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从理论上回答何为慈善、慈善行为的动力机制、慈善伦理的本质特征和传统慈善伦理文化的现代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
朱贻庭;段江波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