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大学社会责任培育的历史嬗变、国际经验和中国探索

大学社会责任培育的历史嬗变、国际经验和中国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当今世界,此起彼伏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危机实际上是人类良心、道德、信仰和精神的危机,根本上是社会责任缺失的危机,强烈期待着大学培养出更多更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自古以来,大学担当社会责任有两个层面,一是在整体上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由教学、科研、服务和文化相互促进的"一本多元"责任体系;二是在人才培养上以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为核心,德、才、情、志等多极支撑的"双核多极"格局。纵览国际高等教育界,一些大学显现出共同特点:将责任理念引导嵌入育人全程,多途径提高学生的责任智识和能力,培育全球关怀和跨文化理解的情感,塑造学生的领导力和领袖精神。中国大学发展历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责任的探索过程。为适应社会需求,当代大学生理应在理想信念、知识能力、品德意志、开创精神上卓越出众,健康成长。大学在帮助学生成功中,努力做到个性不消磨、责任不淡化、教学不边缘、实践不再远、成长可持续。
【关键词】 大学社会责任培育; 人才培养; 学生全面发展;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现阶段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10BGL04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后危机时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研究”(NECT-11-0045)
引言:

【引言】当前,此起彼伏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态、思想等方面危机实际上是人类良心、道德、信仰和精神的危机,根本上是社会责任缺失的危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良心、讲道德、崇信仰、尚精神需要有所敬畏、自我节制;但是,如果没有了良心、道德、信仰和精神,全人类的发展将遭遇成本和代价最大化的阻碍。无良心就无公平,无道德就无正义,无信仰就无秩序,无精神就无希望。毋庸置疑,我们都期待着大学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知典范、道德标兵、信仰精英和精神贵族。

作者:
周海涛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