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在书写东方的西方作家中,赛珍珠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家。有的学者把她视为一个改变了美国的中国观的作家,一个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超越了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的作家,一个主张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作家,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人桥”。有的学者从后殖民理论出发,在赛珍珠的中国题材作品中发掘其西方文化的立场和价值观。双方的看法针锋相对,有时候似乎有剑拔弩张的气氛。学者的好恶情感在学术研究中虽不可避免,但客观辩证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关于赛珍珠对中国乃至东方的态度要进行全面的审视,不可轻易否定,更不能无原则地肯定或者不顾事实地拔高。本文从细读长篇小说《曼荼罗》(Mandala,1970)出发,为了解赛珍珠晚年的文化立场提供一或许有益的佐证。这是一部意义丰富的作品,表现了赛珍珠在老年对东方的理解,其中作家对印度的想象充溢着激情和爱欲,而在爱情传奇背后的文化逻辑却有着很浓重的殖民色彩,引人深思。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