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真灵性与逝水情的诗化律动—徐志摩爱情诗的情感脉络

真灵性与逝水情的诗化律动—徐志摩爱情诗的情感脉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徐志摩的爱情诗有着独特的诗学内涵,其诗情、才情、爱情的多维图式,是他独有诗思、诗情、诗性在20世纪中国爱情诗尚未成熟张扬背景下的一种魅力彰显。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茵、陆小曼的爱情纠葛,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爱情范式,即徐与张的"媒妁恋"、徐与林的"知己恋"、徐与陆的"素性恋"。三种爱情范式的变异形态虽不尽相同,但情感内质的纯洁,转换方式的健康,认知态度的严肃却是相同的,其间倾满着诸多社会、家庭以及文化的无奈阻隔和冲破阻隔的抗争与斗争,有着波澜不疲爱情灵性的诗化律动。这使他的诗作既引领时代,又确立自身诗界席位,更留下何为纯诗珍品思考空间的重要一翼。
【关键词】 爱情诗; “媒妁恋”; “知己恋”; “素性恋”; 徐志摩;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j004)
引言:

【引言】正如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所言,事业、家庭、婚姻、爱情是人的四大精神支柱,无论折了哪根都会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婚姻爱情不仅是人类生命的重要延续,更是情感的寄托,精神世界的寓居地。作为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的浪漫诗人徐志摩,将爱的纯净、美的完善、自由的追求以诗化的灵性律动推向了极致,体现了独有的人生理想和婚姻爱情的特有情感范式。他认为:“恋爱是生命的中心与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不容疑义的。”[1](P343)这种视爱情与生命并重,爱情供养生命、滋润生命的爱情至上观,真实、坦率、执着、热烈地倾注在张幼仪、林徽茵和陆小曼三位女性的情感世界和生命履历中,在五四新文化与封建文化对决的初年,既彰显了婚姻爱情自由伸展的时代心声,又昭示出徐志摩情感寻梦的素性追求和心路历程。

作者:
冯肖华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