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内蕴与实现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内蕴与实现路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改革开放35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通过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概念的深入解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大众"的层次性要求,并以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三个层面的"大众"为对象,分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内涵; 途径;
【基金】 201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机制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10AKS002);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一般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高校‘青马工程’:主体、机制和路径三维度研究”(项目编号:JG12DB0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创新及当代启示”(项目编号:3132014122)阶段成果
引言:

【引言】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向了新境界。近年来,随着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又相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①,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成为学者们积极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概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以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有所帮助。

作者:
孔朝霞;李雪晓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费县公安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