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宗教信仰与中国陆地边疆治理

宗教信仰与中国陆地边疆治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中国陆地边疆治理是一个运用多种治理维度和手段的系统性过程。基于陆地边疆地区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邻国厚重的宗教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水平等特征,宗教信仰在这一区域影响较大。不管从正面功能还是从负面功能来看,宗教信仰在中国陆地边疆治理中的功能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影响至深。宗教信仰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既包含哲理性的内容,也有愚昧性的内容,在中国陆地边疆治理中它既有积极的功效,也存在消积的影响,因此在屏蔽宗教信仰负面效应的基础上,可以而且应该适当发挥宗教信仰积极治理功效。这种以软权力约束为特征的治理手段,对于整合边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不同族群力量,压缩不利于和谐治理的异己力量,凝聚利于和谐治理的向心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宗教信仰; 陆地边疆治理; 治理效应;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治理模式绩效评估及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BZZ033);云南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法治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B201211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边境地区法治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3Y248)阶段成果
引言:

【引言】宗教是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至今的特有文化现象,尤其在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陆地边疆地区,普遍的宗教信仰堪称其基本特征之一,部分少数民族全民信教现象随处可见。基于边疆个别偏远村落的原始与落后局面,宗教信仰甚至成为当地世居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边疆地区宗教信仰的分布来看,西南、西北地区更是宗教盛行的重点区域和全民信教的集中区域,如西藏地区的藏族全民信仰佛教,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等,而且普遍呈现出门类多、派别多、信徒多等三多现象。在边疆治理已日益提升到国家战略重要地位的今日之背景下,以国家区域治理的宽广视野,从正反两方面理性分析宗教信仰的边疆治理效应,对于边疆宗教问题的科学、和谐治理颇有裨益,对于有效发挥宗教信仰的积极治理功效、摒弃宗教信仰的消极负面效应,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作者:
方盛举;吕朝辉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