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摇摆于“王”“盗”之间—论陈胜及其起义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形象和地位

被摇摆于“王”“盗”之间—论陈胜及其起义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形象和地位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陈胜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相当大程度上被中国古代正史、官方、士大夫和主流意识形态承认合法性,甚或将陈胜视同"汤武"圣王,这与其后农民起义都被贬斥为"盗""贼"等判然有别。即或偶有将陈胜与黄巢等并提者,也多从儆戒统治者的角度立论。陈胜的历史形象如此被摇摆于"王"与"盗"之间,却更加近似于"王",有其深刻历史文化意蕴:他是"诛暴秦"者;刘邦集团无政治伦理思想"包袱";《史记》、《汉书》是"正史"楷模,后世无法推翻其评价,司马迁在学术史上发出高度评价陈胜的第一声,乃因前无先例,又与刘邦的肯定态度有关,亦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遗风和汉初思想家反思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 陈胜; 农民起义; 历史评价;
【基金】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古代史论研究”(项目编号:12RWZD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隋唐史论研究”(项目编号:13YJAZH03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学术研究项目“儒学史论文献汇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引言:

【引言】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士大夫群体对农民起义一般持否定和贬低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尽管对此亦不乏争论,但是学界整体和主流意识形态领域( 突出体现在教科书中) 的态度却整体转向肯定和颂扬。然而,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却少有人注意: 在对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问题上,却出现了罕见的交集。换言之,在对陈胜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态度上,不仅新中国的学术界、主流意识形态是颂扬,古代的态度也不像对待其他农民起义那样否定,而是予以相当程度的肯定。同时,由于它同时兼有中国古代大规模农民起义“首例”的身份,并处在中国历史上重要转型期,其评价问题还与《史记》和《汉书》这两部中国史学史、文化史巨著紧密相关。这诸种因素的交织,造成了这一在中国古代史中饶有特色、极富历史意蕴的现象,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政治伦理思想的演变特色,也折射出中国历史观念的变迁,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认真审视和探讨。

作者:
王灿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