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

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基于中日技术异质性, 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利用WIOD 数据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2009 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了测算,测算中考虑了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碳排放。同时,采用SDA分析,对中日贸易隐含碳的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测算结果表明:从1995—2009 年,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出口隐含碳从40.78Mt 增长到152.78Mt,进口隐含碳从12.25Mt 增长到66.87Mt,净出口隐含碳从28.53Mt 增长到85.91Mt。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在1995—2009 年期间,对于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的变化,规模效应促使了隐含碳的增长,技术效应促使了隐含碳减少,结构效应影响比较小。
【关键词】技术异质性; 中日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SDA 分析
引言:

【引言】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碳排放责任的确定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社会现行的碳排放责任核算采用的是生产责任原则,该原则在实践中容易引发“碳泄漏”问题,其公平性受到质疑[1]187-194[2]955-960。对此,学术界相继提出了共同分担原则和消费责任原则[3-4]。在有关碳排放责任划分原则的文献中,隐含碳测算是不同原则比较的基础。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隐含碳相关文献可分为3 类:一是以多个国家或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较广,如Wyckoff和Roop(1994)[1]187-194 对6 个主要OECD 国家的贸易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984—1986 年,这些国家通过进口替代的隐含碳约占其总排放的13%;Ahmad和Wyckoff(2003)[5]对65 个国家进行碳排放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挪威、波兰等国是隐含碳的净出口国,匈牙利对外贸易中隐含碳保持均衡,而美国、日本、韩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是隐含碳的净进口国;Peters(2012)[6]则对2004 年国际贸易隐含碳进行了测算,发现商品和服务贸易中的隐含碳达1661MtC,占全球总碳排放的22%。丛晓男(2013)[7]基于GTAP 国际投入产出数据核算了全球贸易隐含碳, 结果表明全球贸易隐含碳量巨大,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4 强,中国等金砖国家是隐含碳的主要净出口国。

作者:
赵玉焕 王淞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