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农民工春节"归家族"人情负担及其治理—基于西安Y县的调查

农民工春节"归家族"人情负担及其治理—基于西安Y县的调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基于陕西西安Y县127份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农民工春节"归家族"人情消费对象包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同村邻居、同乡,务工结识的同事、同乡和朋友等四类。人情支出比重大,人均人情负担3515元,占全年务工收入的19.5%;礼金标准大多在100~500元之间,500元以上的也不在少数;人情消费频率高,难以承受。春节人情负担加重了农民工的物质和心理负担,弱化了农民工家乡认同,疏离了农民间亲熟关系,扭曲了农村原有的人情关系。只有营造节俭办喜事的氛围,创办农村人情类民间组织,引导农民工春节"归家族"带头移风易俗,才能有效治理人情异化现象,抑制人情的负效应。 更多还原
【关键词】 农村人情; 农民工; "归家族"; 春节; 负效应; 治理策略;
引言:

【引言】在千百年的社会进程中,农村人情均保持着浓烈的乡土气息。但近年来时移俗易,传统人情观念发生变异,日益受到钱财左右,终使人情与钱财之间出现某种必然的联系。“农民收入中的几乎1/3 用于人情支出”,“送人情因此成为家庭最大的负担”。“近些年来,农村人情消费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比重都上升了,村民人情交换的内容、方式、范围、对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学术界既往关于人情现象的研究,“构成了认识中国人行为模式的基础”。但“只有少量研究关注农村人情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即人情变异现象”,缺乏对特定时段特定对象如春节期间临时返乡的农民工(以下称农民工春节“归家族”或春节“归家族”)人情现象的分析。鉴于春节期间,农民工春节“归家族”普遍感觉到“过年送礼是传统习俗,但如今越来越高档的礼品、一年多过一年的压岁钱,成为许多人过年回家的沉重负担”,笔者拟以陕西西安Y 县农民工春节“归家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情①负担及其负效应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有助于认识并扭转农民工“人情在囧途”的现象。

作者:
何永松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