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20世纪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的发展, 有一条明显的线索, 那就是从语言研究到心智研究, 再从心智研究进入到认知科学发展的新领域。语言哲学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乔姆斯基(N. Chomsky)和塞尔( John R. Searle)都经历了同样的发展道路。乔姆斯基从句法研究( 1957), 到语言和心智研究( 1968, 1972 ), 再到心智和认知研究( 1990, 2000,2002); 塞尔则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1969), 到人工智能新标准CRA的提出( 1984), 再到意向性和心智哲学( 1983, 1997, 2002)。两人为何殊途而同归, 从不同的出发点而达到共同的终点? 在这其中有何规律值得思考? 这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关于对乔姆斯基发展道路的探索, 笔者已有专论阐述, 请参阅5没有乔姆斯基, 世界将会怎样6一文[ 1] 。本文主要讨论另一位世界著名语言哲学家塞尔从语言到心智和认知的发展路径, 以及这一发展路径给我们的启迪。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