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国际新闻界 > 污名化:新闻报道对网游青少年的形象建构

污名化:新闻报道对网游青少年的形象建构

国际新闻界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通过对具有普遍性和显著性意义的新闻报道进行筛选和分析,文章论述了新闻报道对网游青少年的污名化建构,发现新闻媒体在对网游青少年的报道中,通过强调有卖点的内容,戏剧化处理报道和剥夺玩家话语权等方式,给网游青少年群体贴上了"责任感缺失"、"问题少年"、"犯罪倾向"等标签,以此形成对网游青少年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新闻报道对网游青少年的形象塑造巳经逐渐深入公众的潜意识,这些潜意识是刻板印象的根源,也是公众在现实生活中对待网游青少年的内在依据。本文解析了新闻报道对网游青少年形象构成污名化的过程和影响,并提出去污名化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污名化; 建构; 网游青少年; 媒介偏见;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2BXW049);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BA231)的成果之一~~
引言:

【引言】长久以来, 在大多数新闻报道中, 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往往不是偷窃成瘾, 就是热衷暴力,甚至杀人犯法"但杀人犯罪的网游青少年毕竟只是极端的个案, 而新闻媒体通过长期以往的负面报道, 为网游青少年贴上件性暴躁”,“行事偏激0等标签, 构建出一个污名化的网游青少年形象"根据欧文#戈夫曼(G offm an , 2009) 的污名化理论, 污名化(stig m atization ) 就是“社会给某些个体或群体贴上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0, 进而导致社会对被贴标签人的不公正待遇"戈夫曼还提出污名化的对象, 也就是被贴标签者, 拥有了一个“受损身份”一一他的社会地位被贬低和受损了, 在他人眼中丧失了原有的社会信誉和价值, 并遭受到社会的排斥(戈夫曼,2009 :9) "当前网游青少年的“不被社会待见0正体现了新闻报道对其形象的污名化建构"

作者:
燕道成;黄果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