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 > 论中国话剧体式流变的几对范畴

论中国话剧体式流变的几对范畴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
Gansu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认为 ,研究中国话剧的体式流变 ,应该特别注意多元与一元、主导与从属、规整与自由、外部制约与内部驱动、外来艺术影响与本土艺术传统、文本形式与演出形式等重要范畴 ;这些范畴的研究 ,既有利于对既往艺术经验的科学总结 ,更有利于当下话剧事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还原
【关键词】 话剧; 体式; 流变; 范畴;
引言:

【引言】当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90 多年壮丽辉煌、曲折艰难的历程后, 从文学体式的角度科学地梳理其发展流变的规律,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既往的对话剧的研究, 又主要是从写什么而极少是从怎么写的角度切入、展开, 因而对话剧体式及其流变规律的考察, 就更具有开拓性意义。90 多年来, 中国话剧主要呈现为写实型( 以曹禺、夏衍的主要剧作为代表) 、写情型( 以20 世纪以20 年代田汉、郭沫若的剧作为代表) 、写意型( 以80 年代高行健、孙惠柱、刘树纲、刘锦云等的剧作为代表) 三大类型, 每一种又推出过自己或多或少的亚类型。这些不同的体式类型, 以或交替、或对峙、或互补等不同的方式, 建构起中国话剧体式流变的复杂格局, 蕴含着相当丰富的经验教训。文学体式的建构, 是一个稳定与流变辩证统一的复杂动态过程, 稳定一般是相对的, 而流变则应该是绝对的; 但稳定往往是显在的, 流变则大多是潜在的。在话剧体式流变的复杂过程中, 有几对范畴很值得认真探讨、总结, 以利于当代话剧的繁荣和发展。

作者:
刘增人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山东青岛266000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