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 > 中国转型期精神现象研究主体性及其分化—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面相

中国转型期精神现象研究主体性及其分化—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面相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
Gansu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哲学变革开始的。探讨当代中国的哲学走向 ,对于理解这一历史时期及其发生的各种社会思潮 ,具有关键的意义。上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更多地讨论并发展了主体性的哲学理论。它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方面的发展史程 ;第二个方面是人类主体的内在主观进展。“主体性”的提出及其被广泛注意 ,是哲学主流转变的一个信号 ,集中表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追求。主体性讨论最初主要是在认识论视域内 ,很快进入存在论、价值论、历史观广泛领域 ,涉及历史主体性、伦理主体性等形而上学。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着现代性追求到现代性反省的复杂历程。 更多还原
【关键词】 主体性; 中国哲学; 现代性; 走向;
引言:

【引言】正如近代中国哲学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一样,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哲学变革肇始的。因而探讨当代中国哲学的走向, 对于理解这个历史时期, 理解二十多年来发生的各种社会思潮, 具有关键的意义。这一问题涉及的范围甚广, 有些争论自然有技术上的难度, 本文都不能深论, 只是试图描绘一个轮廓, 借以说明20 世纪80~ 90 年代, 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着现代性追求到现代性反省的复杂历程。

作者:
高瑞泉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海200062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