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泥沙研究 > 异质潮滩波浪衰减特性研究—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异质潮滩波浪衰减特性研究—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泥沙研究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研究不同底质潮滩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南北两侧光滩,对潮滩波浪和底质特点展开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组成对波浪衰减有显著影响,淤泥质潮滩对波浪的衰减作用要大于粉砂质潮滩。水平方向上,淤泥质潮滩波能密度、平均波高和有效波高的衰减率分别为0.27%/m、0.12%/m、0.12%/m,粉砂质潮滩相应衰减率分别为0.18%/m、0.09%/m、0.08%/m,前者衰减率是后者的1.4倍;垂直方向上,淤泥质潮滩波能密度、平均波高和有效波高的衰减率分别为1.95%/cm、0.84%/cm、0.83%/cm,粉砂质潮滩相应衰减率分别为0.65%/cm、0.30%/cm、0.30%/cm,前者衰减率为后者的2.9倍。波浪高频部分的衰减率大于低频部分,相对波高值(平均波高/水深)越大,波浪衰减越强。
【关键词】 波浪衰减; 淤泥质; 粉砂质; 潮间带; 长江口;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6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021064);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11dz1204900);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09231203300)
引言:

【引言】波浪是近岸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引起海岸泥沙运动、海岸变迁和近岸水体交换,威胁近岸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开展相关研究对沿岸工程、浅海作业、近岸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潮滩位于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是海岸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要深入地认识潮滩的冲淤过程,必须考虑到波、流的共同作用[1,2]。目前,有关潮滩波浪作用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近岸海浪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建立和完善。于洋等[3]借助理论模型,分析计算了波浪在粉砂质、沙纹和淤泥质海床上传播时波高的衰减; 白玉川等[4]在波浪衰减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水槽试验对海河口淤泥的消波特性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波浪衰减规律公式; 王以谋等[5]通过野外观测,分析了黄河口“烂泥”区的消波效应,指出波浪经烂泥湾后波高锐减; 黎满球等[6]通过对珊瑚礁坪上波浪的衰减特性分析,阐述了非泥沙质底床造成的消浪效应; I. Mller 等[7 - 10]着重描述了潮滩上植被的消浪作用,并进一步探讨除植被以外的其它消浪因素。可见,针对波浪衰减特性的研究成果多数依据理论和计算模型,室内研究成果不多,基于野外观测的研究成果就更为少见[11,12]。

作者:
蒋丰佩;何青;张国安;王宪业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