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 > 梁漱溟的教育观念及其意义

梁漱溟的教育观念及其意义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漱溟用情志教育和知的教育、生活本身和生活工具等说法来说明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偏好情志教育(即生命教育)。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他在思考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过程中,受到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响,认识到"教育即生命",把生命的教养看作乡村建设的意义之一。把梁漱溟的教育观念放在现当代中国思想史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可以发现他对教育观念的思考走的是一条生命教养的道路,预示着超越"启蒙与救亡"范式的可能性,当然,这不是说他已经完成了这种超越。 更多还原
【关键词】 教育; 生命; 启蒙; 救亡;
引言:

【引言】在讨论梁漱溟的教育观念之前, 需要了解梁漱溟的学问方式。他研究学问不是从书本知识入手, 而是从生活问题入手。他的研究中“ 有整个生命在, 并非偏于头脑一面之活动; 其中有整整四十年生活体验在, 并不是一些空名词假概念”。¹ 他的教育观念也是如此, 不是以学理论究的方式, 而是以生命体验的方式阐发教育观念。从这个角度上看, 教育和生命的教养具有相当的意义。

作者:
顾红亮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