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61-2010年东北地区寒潮活动的时空特征分析

1961-2010年东北地区寒潮活动的时空特征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数据,分析东北地区寒潮发生时空规律,包括寒潮、强寒潮、特强寒潮的空间分布、趋势分析、M-K检验和More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三种类型寒潮发生频次存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较大,低海拔和平原区较小"的特征;三种类型寒潮发生频次空间差异较大,从多到少依次是寒潮、强寒潮、特强寒潮;三种类型寒潮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突变,在70年代后都呈现减弱的趋势,并在80年代中期达到0.05的显著水平;三种类型寒潮都呈现一个短周期特征,但特强寒潮中周期特征不明显;三种类型寒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高海拔地区减弱趋势较大,但只有少数站点趋势明显。
【关键词】 寒潮; 时空特征; M-K检验;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171038)资助
引言:

【引言】我国东北地区寒潮发生频次是世界最频繁地区之一,剧烈的降温和伴生的其他极端气候事件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 1) 寒潮过程方面: 陶诗言( 1957) 研究了影响中国大陆的冷空气源地和路径; 刘怡等( 1992) 用轨迹法研究了个例寒潮; 丁一汇等( 1992) 进一步证实了侵袭中国的寒潮的确切源地和路径。

作者:
孟祥君;吴正方;杜海波;王雷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