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根据环境与資源的区域差异性进行的区域划分称为地理区划,它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規划中具有重要作用[1]。我国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曾组织了三次较大力量的全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和方案的拟定,完成了一批重大成果。林超、罗开富、黄秉维、任美鍔、侯学煜、赵松乔、席丞藩等先后提出了全国綜合自然区划的不同方案,促进了区划研究的学科发展,满足了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与此同时,部门区划和区域性区划也有長足发展。部门区划涵盖各种自然与人文要素,如气候区划、水文区划、植被区划、农业区划、交通区划、建筑区划、地震区划。区域性区划主要有各省( 区) 以及一些典型区域区划,如河西走廊、珠江流域、青藏髙原、横断山区、黄土髙原、西北干旱区区划等[2]。上述区划在认识我国环境、资源分异規律,揭示区域结构,建设协调发展区域体系,实現国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唯缺少中国沙漠、戈壁地理区划研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