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自然资源学报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机理与调控—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机理与调控—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从时空过程耦合、形态与动力共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响应机理与调控模式。首先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概念,构建了响应强度模型与机理模型,揭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类型及动力机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响应的地域类型及调控对策。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劳动力转移规模与比重不断增大,其阶段性、区域差异性特征明显;非农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差异和期望收入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的地域形态类型可以划分为大城市核心地域、外围承接地域、边缘发展地域和传统农业及特区地域4种。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响应机理; 地域类型;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4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04)
引言:

【引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关于劳动力转移响应过程与机理研究,国外学者通过发展构建一些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解释。Lewis 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认为,劳动力转移是对现代工业部门的生产扩大的响应,即只要工业部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会被转移。该理论忽视了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其他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收转移作用。Ranis等以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变化为准则,划分劳动力转移阶段,认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和工业生产部门同步发展可实现劳动力全部有效转移。

作者:
王国刚;刘彦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