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高层建筑结构为了更好地适应建筑平面使用、景观视野等不断发展的技术要求,更有效地发挥结构的空间作用,目前多趋向于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对于位于高烈度区的建筑物,若单纯按照传统的“硬抗”的抗震设计思想,以既定的“设防烈度”作为设计依据,依靠结构本身的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来抵御地震作用,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将会导致结构的主要构件( 框架梁、框架柱和剪力墙) 截面过大,通常需要增设较多数量的剪力墙。结构减震控制技术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房屋建筑、桥梁、高耸建筑。它不是采用加强结构的传统设计方法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而是通过在结构中合理地设置耗能减震装置,减小主体结构的动力响应,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能。粘滞阻尼器作为一种速度相关型耗能装置,其特点为可在不改变原有结构体系刚度分布的前提下有效耗散输入的能量,且安装较方便。近些年,粘滞阻尼器的计算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其内部构造也得到很大改善: 如将单出杆改进成双出杆,通过调整控制液体流动小孔提高了出力稳定性; 活塞杆用不锈钢代替易磨损的电镀钢杆,使得阻尼器的使用寿命更长; 由于内部密封装置的改进取消了设在阻尼器外部的储油库,提高了阻尼器的耐久性。因此文中工程采用设置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减震方案。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