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后现代”是一个意涵丰富的概念,其影响、涉及领域之广,几乎囊括了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不仅如此,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后现代理论各成体系,甚至彼此冲突。正如美国学者贝斯特、凯尔纳指出的那样:“并不存在什么统一的后现代理论,甚至各种立场之间连基本的一致性也没有。相反,通常被笼统地归并到一起的各种‘后现代’理论与后现代立场一一它们彼此之间经常是冲突的一一之间的差异,足以使人震惊[1]。但是从更加统括的角度而言,前述思想、理论的庞杂与冲突也许恰恰反证了这种转换的巨大与开阔。这些庞杂、矛盾的思想理论的背后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如今,现代时期正在被一个后现代时代所取代[2]。“这意味着人们要不断地站在历史和今天两个不同角度,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长期变革过程。”[3]变换需要一种新的思维范式[4]。而“范式的转变使科学家眼中看到的世界变了样……革命之后,科学家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5]托马斯·S·库恩这样的一句话用来解释管理科学领域正在发生的变革无疑是恰到好处的,因为这也是管理学领域的真实写照。新旧时代之交,管理学范式正在经历着从主体性管理范式向主体间性管理范式的转变。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