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 劳务派遣诊断及劳动正义实现进路探讨

劳务派遣诊断及劳动正义实现进路探讨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Finance & Economics Institut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劳务派遣堪称非典型劳动关系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劳务派遣的孕育、发展有其独特的逻辑脉象,劳务派遣在发展实践中显示出真假面相相间、利弊结果皆存之复杂样态。劳务派遣与典型、传统的劳动关系之显著区别在于基于雇佣与使用离分的转变:由一份契约、两方主体到两份契约、三方主体的转变。劳务派遣承载着消弭传统雇佣模式下诸多待解决问题之使命,但在实践中,各种假劳务派遣现象层出不穷,其是雇主以合法形式掩盖规避法律目的的行为。劳动正义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规范的概念,劳动正义旨在解决人作为劳动主体如何在劳动中依据劳动而得其应"所得"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就实现劳动正义而言,可分为三种路径,即劳动正义实现的内发型进路、外发型进路及混合型进路。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关系面相; 劳动正义; 内发型进路;
引言:

【引言】经济全球化的有序推进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多元纵深发展,使“劳动雇佣与就业形式日益灵活化、弹性化,非典型劳动关系大量出现”,究此中诸项,“雇人不用人,用人不雇人”的新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之劳务派遣堪称非典型劳动关系的典型代表。劳务派遣概念肇始于20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后成长于日本与欧盟各国。在我国,劳务派遣的孕育、发展有其独特的逻辑脉象,其源起于改革开放初的劳动力市场探索,经由劳动服务公司、职业介绍所、对外劳务输出公司等具有劳务派遣雏形的劳动服务形式得以发展,后以《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诸多法律规范的专章立法形式得以最终确认。是故,劳务派遣于晚近方普入我国民众视野之内。但却迅速呈“非正常繁荣”之泛滥态势,发生着“量”的外象堆积,乃至“质”的内涵异变。换言之,历经数年,劳务派遣在发展实践中显示出真假面相相间、利弊结果皆存之复杂样态。

作者:
张云河;曹飞
作者单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