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 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与演变机制

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与演变机制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Finance & Economics Institut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通过对各类金融危机的形成和演变机制的分析,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恶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体制和市场缺陷等因素共同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货币政策失当是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先导因素,软约束机制、道德风险、制度刚性是危机的根本原因。2008年~2009年对危机反应过度,使宏观对策偏离了结构调整的轨道,加剧了结构失衡,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抄底国际资源、人才和技术市场的机会。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适当降低增长速度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为避免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沼,中国不宜再次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应该坚持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 次级贷款; 政策冲击; 房地产泡沫; 金融危机;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研究”(批准号:71263050)
引言:

【引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房利美、房地美、贝尔斯登、美林证券、雷曼兄弟、华盛顿互助银行等先后破产、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高盛、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国际金融巨头被迫转型和重组,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于2009 年3 月创下自1997 年4 月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2009 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随之步入衰退期,分别出现- 3. 49%、- 4. 41%和- 5. 53%的负增长。为应对危机,美联储于2007 年9 月~ 2008 年12 月经过10 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 25%调整到0 ~ 0. 25%,利率进入零时代。因利率政策回旋余地不大,宏观经济没有企稳的迹象,美联储于2008 年11 月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购买抵押贷款支持债券、长期国债、两房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共计1. 725 万亿美元。2010 年11 月3 日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分期购买长期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6 千亿美元。欧盟、日本和新兴市场国家也相继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作者:
赵志君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