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 > 经济制度、产权结构与经济绩效:一般框架

经济制度、产权结构与经济绩效:一般框架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在讨论经济制度与产权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产权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是支配特定经济主体的活动方式和相互交易关系的行为规则,不同的制度安排相应地界定了经济当事人不同的权利。产权由使用权、交易权和收益权组成。产权的可分割特性使得产权权利束可以被分解和重组,进而形成有所差异的产权结构。制度的不完备会导致产权残缺,进而形成低效率。在制度中列明的权利是专用权,未列明的权利是剩余权。对专用权而言,产权在结构上表现得越完整、越完全,对当事人的激励和约束就越充分,经济绩效也就越高。对剩余权而言,不仅要注意剩余索取权的有效配置,而且要注意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通常应该赋予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主体剩余控制权。
【关键词】 经济制度; 产权结构; 专用权; 剩余权; 经济绩效;
引言:

【前言】关于经济制度,理论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制度是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通常包括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用于影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之间联系的制度、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生产与分配的框架的制度(舒尔茨,2002)。制度按其形式,分为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布坎南(1989)认为,非正式规则由文化进化而成、并始终对人们的行动能力具有约束力,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可以选择的约束规则。

作者:
冀县卿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