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经济问题 > 从农地到市地的地租理论分析—兼对征地低补偿和高房价问题的思考

从农地到市地的地租理论分析—兼对征地低补偿和高房价问题的思考

中国经济问题
Economic Isues in Chin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分析了农业范畴内的地租形式,它是一个静态的局部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的推进,新增市地的来源主要是农地征用,新的情况下需要把地租理论扩展到城市土地范围内并做出一般分析。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城市绝对地租的分析框架,并对农地转为市地后的城市地租形式及转用过程中地租增值情况进行讨论。研究结论可深入理解农地征用补偿和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实质,同时对制定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一些理论启示。
【关键词】 地租理论; 地租增值; 分配;
引言:

【引言】马克思从剩余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出发,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垄断框架内构建了农业地租理论模型,其地租理论是一个静态局部的理论( 朱奎, 2007) 。他没有详细地阐述市地地租的性质、来源及量的决定,只指出了市地地租遵循与农业地租相同的规律。经营农地的产品为农产品,而经营市地的产品为商品房,有关农地地租的论断推广到市地地租的情况如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农地向市地转换、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传统的地租理论亟待发展。本文运用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分析农地转化为城市商品房用地的绝对地租来源及其增值情况,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
曹飞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