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 > 智慧、无明与时间

智慧、无明与时间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印度和中国的古代思想中,智慧与无明有着某种内在联系。所以应该区别两种无明,一种是智慧的反面,另一种则是意义及存在的不自觉的生成。这后一种无明会以原本时间——它既不同于物理时间,又不同于心理时间——的方式,将终极实在展示或幻化为一个现象世界。古印度的《吠陀》、《奥义书》和佛教波若中观学说中,都有相关的表述;而中国古代的先秦道家、儒家,特别是古老的《周易》中更是充溢着时义,因为它们都否认自身独立的终极实在和与黑暗不相关的智慧光明。印度的大乘佛教,特别是波若中观学说和如来藏心识说,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进入中华哲理思想,并发展出新形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具有原本时间的意识,让中国佛教徒能够与之产生思想深处的共鸣。
【关键词】 两种无明; 幻化; 原本时间; 方便;
引言:

【前言】以下第一节将提出一个总在触动东方哲人的问题,即智慧为什么会牵涉到无明?并提供一些证据,以便确认这是一个真实的、躲不开的问题。第二节先区分了两种无明,即作为智慧反面的狭义无明和一种意义发生方式的广义无明,然后以印度的《奥义书》为主要材料,讨论了第二种无明的一个重要存在方式———原本时间。第三节则诉诸以《周易》为主的中国古代哲理文献,展示“无明”和“原本时间”在其中的表现。最后一节则论述了印度佛学如何通过对广义无明和原本时间(比如表现为游戏神通式的“方便”)的自觉,成功地进入了中国思想,激发出一波又一波的中国佛学的创新。以这种方式,智慧与无明及时间的关系能得到一个有历史深度的理解。

作者:
张祥龙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哲所暨哲学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