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财经理论与实践 > 会计准则改革、实际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改革、实际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

财经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以2003~2005、2008~2010年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会计准则改革对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会计准则改革后,中央控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地方控股公司和民营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均显著提高,且二者盈余管理程度提高的幅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中央控股公司; 地方控股公司; 操纵性应计利润;
【基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2011B0903)
引言:

【引言】会计信息影响股价的形成,并通过股价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其中,作为最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之一,会计盈余能够传递有关现金流量和公司价值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因此,企业管理当局有强烈动机通过盈余管理影响利益分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会计准则作为生成会计信息的制度规范,旨在为公司提供一种向公司外部的资本提供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报告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信息成本相对低廉且可信的手段。现实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复杂多变,会计实务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会计准则必将为企业管理当局留有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空间。然而,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空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正确合理的专业判断能够弥补契约刚性的缺陷,提高盈余信息的有用性,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往往会出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滥用职业判断,扭曲公司真实业绩,进而误导资源配置。因此,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当局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作者:
白露珍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