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当代经济科学 > 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外资异质的实证分析

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外资异质的实证分析

当代经济科学
Modern Economic Scienc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相对薄弱的吸收能力是制约FDI技术创新溢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算各省创新绩效的基础上,从外资异质的角度分析研究吸收能力对我国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双重作用,进入我国的FDI总体上不利于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吸收。港台外资虽有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不利于技术吸收,而欧美外资则反之;外资技术含量过高不仅难以吸收,而且会削弱本国自主创新能力;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相比,外商独资企业非但不利于内资部门技术吸收,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技术外溢。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外资异质; 系统GMM;
【基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资助,课题号:2011B0402
引言: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增长的质量却不高。对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我国应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国家“十二五”规划则也强调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由此可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自从Mac Dougall首次提出FDI 技术溢出效应以来,大量研究基本证实了FDI 对东道国技术水平的影响。然而,FDI 是否有助于当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学术界对此存在广泛争议。

作者:
马瑞超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