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河北省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

河北省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随着工业化改革进程的纵深化发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依赖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河北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建立二者良好的联动机制对河北省至关重要。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恒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来测算河北省技术进步指数;构造最优雇佣函数来测算出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具有微弱的挤出效应,运用就业结构模型测算出技术进步使得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上升,尤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随着技术进步升幅较大。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效应; 恒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基金】 河北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劳动力供给视角的河北省经济增长路径研究”(12457204D-19)阶段性成果
引言:

【引言】著名的“奥肯定律”表明,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正向相关,该规律已被多数国家的发展实践所证实。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出现了“奥肯悖论”(宋小川等),经济高速增长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相伴,河北省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总量连年攀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183.06 亿元上升为2011 年的20 611 亿元人民币,平均增长率达到10.4%,整体上快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但就业的增长幅度严重滞后于经济增幅,借助GDP 就业弹性(1%的GDP 变动所引起的就业变动百分比)来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能力:20世纪80 年代河北省GDP 就业弹性平均值为0.35,具有劳动密集型经济的特征;20 世纪90 年代河北省的GDP 就业弹性下降为0.12;21 世纪前10 年就业弹性平均值为0.14,虽然有轻微地回升,但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官方统计1990—2010 年间河北省城镇登记的失业率从2.2%上升至5.3%,一些学者结合登记失业率与人口普查失业率推算出2010年河北省实际城镇失业率达到10.1%,远远超过了7%的失业警戒线。2011 年新增就业人员达60 万人,原本脆弱的就业均衡被进一步打破,严重的失业问题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甚至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十七大”报告中将解决就业问题视为“民生之本”,河北省“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列入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项要务之一。

作者:
张锦;曹冬萍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中心支行;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