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资源约束、生态失衡、社会分化等日益尖锐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从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种类型,以及分类区域政策五个方面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问题。然而,从目前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效果上看,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主体功能区理论基础薄弱,现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对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缺乏有力解释。事实上,主体功能区作为现有区域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其实质是将环境约束、人地关系等具有区位特征的生产条件重新作为要素纳入理论分析。因此,只有从空间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所需各种要素的区位特征,我们才能进一步探寻主体功能区的理论基础,并对主体功能区蕴含的客观规律做出更加符合现实的理论判断。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